《材料研究学报》
从汽车缺“芯”到家电缺“芯”,半导体越来越受关注。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调研获悉,国内晶圆厂对国产半导体材料的验证及导入正在加快,国产半导体材料迎来更大发展助力。
对此,有业内权威人士认为,今年是半导体材料开启国产替代的真正元年,接下来2至3年是行业及相关公司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记者查阅发现,踏准关键窗口期,晶瑞股份、沪硅产业、雅克科技等国产电子材料公司正在积极上马新项目,抢占发展先机。
晶圆厂加快国产材料验证
“近期,晶圆厂对国产大宗化学品的导入大大加快。”有接近晶圆厂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有些以前需要6个月验证周期的产品,晶圆厂正加大支持力度,3个月就能走完测试流程。
资料显示,晶圆厂需要的化学品主要包括电子特种气体、湿电子化学品(又称工艺化学品)等。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包括酸、碱、溶剂,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则包括稀释剂、剥离液、显影液、蚀刻液、清洗剂等。
“与以往案例相比,晶瑞股份的高纯硫酸验证周期有望大为缩短。”提及晶圆厂加快国产半导体材料验证,晶瑞股份董秘陈万鹏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目前,不仅是部分现有产线准备导入国产高纯硫酸,部分新建产线更是在通线测试阶段就直接采用国产高纯硫酸。
“晶圆厂对半导体材料、装备的引领扶持作用非常大,只要国内晶圆厂的28nm、14nm成熟了,配套的材料设备成熟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对此,有半导体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除了晶圆厂,部分湿法电子化学品还可以“降维打击”,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比如,平板显示用量最大的湿电子化学品是磷酸、硝酸、醋酸,以及显影液、蚀刻液、剥离液、清洗液等。
不过,晶圆厂切换湿电子化学品供应,不仅有验证、试用、产能爬坡等时间周期问题,还受需征得客户同意等因素制约。据悉,部分晶圆厂虽然在研发线上加快了对国产材料、设备的验证,但鉴于产能紧张、客户排单周期长,考虑到切换时间、产能损失成本,还没有即刻切换到相应国产材料。
半导体材料真正开启国产替代
“除了硫酸,公司的高纯双氧水出货量也在逐月递增。”陈万鹏介绍,在湿法电子化学品领域,高纯硫酸、高纯双氧水、高纯氨水是晶圆厂消耗量最大的材料,公司的高纯氨水供不应求。
“我们一直在积极推进国产替代。”安集科技告诉记者,几年前,公司在中芯国际销售的产品主要是铜及铜阻挡层等抛光液,接下来将有更多不同应用的抛光液产品被采用。
一家新三板电子材料公司的创始人则告诉记者,公司的半导体材料在国内某头部晶圆厂测试通过,放量很快,现在公司已经把导热散热材料等业务剥离,全心聚焦在电子材料业务上。
在一季报中,有多家电子材料公司披露,其产品出货量正在加速,业绩增长喜人。
比如,鼎龙股份在一季报中披露,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8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53.82 万元,同比增长160.70%,主要原因是通用打印耗材业务和鼎汇微电子CMP 抛光垫业务均实现收入、利润同比增长。具体来看,鼎汇CMP抛光垫稳步放量,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4006.77万元,净利润1029.49 万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江丰电子一季报显示,随着客户端需求的增加、对供应链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半导体产业对国产化需求紧迫,国产替代的进度大大加快,公司充分把握机遇不断满足客户的供货需求,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江丰电子一季度实现营收3.17亿元,同比增长32.89%。
对于晶圆厂加快国产材料验证的现象,陈万鹏认为,此前,受限于晶圆厂的供应链稳定性、国产材料设备的相对不成熟等因素,半导体材料、设备的国产替代更多是停留在战略意义层面上;现在,国产材料设备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和积累,在全球新的贸易格局下,晶圆厂在实质性加快国产供应链建设来保障生产的稳定性,国产半导体材料、设备真正开启了国产替代的大潮。
“半导体供应链国产化一定是大趋势。此番晶圆厂加速国产电子化学品验证,即意味着相关公司快速拿到了供应链‘通行证',为后续产品放量扫清了障碍,对公司接下来的市场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有晶圆厂人士认为。
上市公司扩产抢抓机遇
正是看到了国产替代的大机会,晶瑞股份大力发展半导体材料,在高纯双氧水、高纯氨水的基础上,上马了高纯硫酸项目,并投入重金研发高端半导体用ArF(193nm)光刻胶。
上一篇:小秸秆有了大用处 全生物降解材料项目签约落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