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学报

回顾与展望第一届坦培拉绘画邀请展的概况及作 

来源:材料研究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9

一、坦培拉及中国坦培拉绘画的发展概况

坦培拉或丹培拉绘画来自英文“Tempera”的直译音。“原意为调和、搅拌,泛指一切可由水溶的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1]坦培拉绘画是欧洲早期绘画之一。14至16世纪,坦培拉绘画以其完善的技法和材料,独特的绘画风格达到了艺术巅峰。随着人文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扬·凡艾克兄弟、莱昂纳多·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在坦培拉绘画的基础上渐渐发明并发展出了更为完整的油画材料和技法,坦培拉绘画逐渐被油画所代替,但这两种材料曾结合使用了将近两百年。在许多古典绘画艺术作品中,如佛兰芒画派、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常常会使用坦培拉对画面底层进行基础描绘,然后再用树脂媒介和油画色彩进行表层绘制,即传统的多层间接画法。随着佛兰芒派画家对油画的不断推广,坦培拉绘画材料和方法使用频率逐步降低,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艺术家们边缘化。

对于欧洲绘画技法与材料的研究,我们的起步较晚。直到改革开放后,国人才逐步见到了安德鲁·怀斯、波提切利、巴尔蒂斯等大师的原作,并逐步模仿与研究,渐渐地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蛋彩画”与油画的异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美术界掀起的“油画技法与材料”的研究热潮,潘世勋、朝戈、姚尔畅等教授都对油画材料、坦培拉绘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有很多画家在慢慢摸索坦培拉绘画的材料特性与创作方法,比如张元、曹吉冈、艾安等。首都师范大学刘孔喜教授于1993年至1994年在日本武藏野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时,对现代坦培拉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归国后,刘孔喜在绘画创作和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完整的坦培拉绘画创作理念、成熟的技法、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使坦培拉绘画艺术在中国不断加速发展和迅速传播壮大,培养出了一大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卓有成效的坦培拉绘画艺术家。他们或分布于全国各大艺术高校、艺术研究院,或进行教学研究,或专心致志进行艺术创作,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坦培拉教学实践及创作实践的中坚力量,并且使坦培拉绘画成为中国美术界一道璀璨的景象。

二、“第一届坦培拉邀请展”的概况及其历史意义

2020年10月29日,由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银川美术馆、银川国际版画创研中心共同承办的“筑梦黄河·相见银川”——第一届坦培拉绘画学术邀请展如期举行。这次以坦培拉命名的展览,意义重大。第一,其旨在搭建起宁夏同全国艺术家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推进黄河资源环境与地域文化发展的融合,丰富银川市黄河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内容。第二,展览邀请了以刘孔喜教授为代表的,全国坦培拉绘画研究领域的10位优秀知名艺术家进行艺术交流。他们携艺术精品来到银川展出交流,共同探讨坦培拉这一古老绘画材料技法,如何与黄河文化、银川地域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第三,“筑梦黄河·相见银川”——第一届坦培拉绘画学术邀请展,是国内首次大型坦培拉绘画作品专项展览,也是一次高水平坦培拉绘画的集中亮相。此次展览作品题材多样,有人物、风景、静物之分,亦有古典、超写实、写意、抽象之多种画面风貌。艺术家们对坦培拉绘画的研究深入而独到,技法熟练,不但能够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面貌,也能用画面色彩语言、形式语言体现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感动观者,达到“古法今用”的艺术目的。

图1 刘孔喜《乌苏里晨曦》

图2 贾海膺《难离》

图3 钮维《宝格达牧场》

图4 高海军《花围巾一》

三、参展坦培拉绘画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解析

(一)风景坦培拉绘画的不同主题与创作技法

刘孔喜先生的参展作品有两幅,其中一幅是其代表作品《乌苏里晨曦》(如图1)。刘孔喜先生的坦培拉技法源自于日本武藏野大学,属于现代坦培拉绘画技法,与传统坦培拉绘画技法并不完全相同。一般不运用“小湖”“大湖”技法,不把颜色加水或加白调成若干个明度深浅不同的层次反复涂罩。而是依照画面色调、色彩设计,由浅及深地直接施色。绘制刻画过程也不像古代画家那样一味排线,而是根据画面形态,在反复施色、塑造、刻画中,逐步实现色彩的饱和丰富,是一种逐步推进的直接画法,表现真实的现代生活。

《难离》(如图2)创作于2020年初春,表现的是疫情封闭结束后,画家贾海膺在驱车奔赴内蒙古工作途中看到的令人痴迷的景色。画面中凛冽的春风仿佛把天空与山峦硬硬地撕开一条亮带,将沙土倾泻而下,天空、山峦、河水,草原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优美的画面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在画布上重温场景,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山水;哪里是真实画面,哪里是梦幻。

上一篇:玉雕传拓偶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