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学报

材料在绘画中的表现力从安塞尔姆基弗的绘画作 

来源:材料研究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6

二十世纪之后,材料语言本身的特性逐渐显现出来,成为构成画面、观念表述与抒发情感的主体语言。材料语言在此时成了与造型语言、色彩语言平等的画面要素之一,亦上升为画面的主体。而材料作为绘画语言,它本身首先具有物质属性、物性的美感,它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进而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义,绘画的视觉表达自此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1 安塞尔姆·基弗的材料绘画成就。

1.1 安塞尔姆·基弗早期表现主义绘画作品中对绘画材料的研究

基弗是德国人,他游历于各国之间,用自己的不同“国籍”,提出越来越多元化时代如何创作的主题。他在1970年至1971年的创作是非常抒情和浪漫的心境,这一时期他对材料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他对材料对的画面氛围的影响有独特的见解。《冬景》是一幅水彩画,描绘了一个女人被砍下头放在雪地里,画面的边缘是树和蓝色忧郁的地平线。《森林里的人》是丙烯画,描绘了基弗打扮成北欧天神,举着一根燃烧的树枝,周围全是树,暗指9世纪条顿首领赫尔曼于入侵的罗马人作战的森林(这场战事促成了德国作为一个国形成)。《木制内景》则是一幅画于粗麻布上的油彩和炭笔画,是一副大型的具有冲击力地情景画,忧郁的房间并不是空的,在物体(椅子、剑、蛇、活板门以及燃烧的火)旁边的少量文字,代表着重要的主题以及象征着德国文化的个人。

他的创作主题逐渐不在用油画或者其他方式来表现,因此也更为抽象,这时材质似乎比外观更重要。《世间智慧方式——赫尔曼的战争》(木刻,加入了丙烯虫胶粘贴在卡纸版上。)是基弗最有名的历史木刻作品,与《德国人民肖像:为2000年而做的炭画》明显看出材料对画面是影响已经逐渐加大。材料与画面相辅相成,将战争的残酷感烘托到了极致,可见基弗对材料的驾驭有明显的进步。

1.2 点状、条状材料在绘画作品中的大量应用

基弗大量地将木纹图案、火焰、黑色线条、秸秆和葵花籽应用于画面之中。他的作品出现点、线、面的典型元素,呈现一种悲伤的灰棕色调,而正是这种灰棕色调的村托,人们才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其绘画自身关注之中,让材料与绘画溶于画面的统一之中,去探寻材料艺术带给他们的思索与想象。

20世纪80年代,基弗开始创作大屠杀的主题,这一举动可能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能确立当时基弗当代一流艺术家的身份,这段时间他开始大量用麦秆作绘画材料。大屠杀主题中最突出的是《玛格丽特》(秸秆和麦秸于画布)金发的犹太人玛格丽特灰发的舒拉米特(出自保罗·策兰《死亡赋格》)。它是一幅融合了麦秆和油彩,典型的条状材料和点状材料结合的作品。创造了一个带有许多竖轴的半抽象但仍可识别的景色。另一幅大屠杀作品《舒拉米特》(油彩、丙烯、乳剂、虫胶和麦秆)通过巨大的尺寸、人物的缺失、夸张的单点透视使得观众得以明确和界定自身。这些促进了观者经由画作虚拟空间意识自己特殊位置的自我意识。其中混用了具象性的元素和大量条状线性材料,明显回响着抽象主义风格。

基弗大量地应用向日葵这一意象,向日葵的杆和葵花籽是典型的线和点。卧姿自画像的典型代表作是《陨落的星星》(布面油画),在画中基弗把自己的裸体图像与新的环境意象进行并置:鲜花覆盖的田地、水、星空和硕大的向日葵。这幅画标志着基弗在50岁时重新回归自我表现,也象征着了对智慧的一种非西式的和潜在危险的追寻。在《你的时代、我的时代、世界的时代》(乳胶、丙烯、虫胶和葵花籽于画布)中基弗通过经褐色的葵花籽粘贴在画布上,入画般地物质地描绘了新住所的向日葵。《太阳神》是他的一幅横卧自画像,画的标题意思是“不可被征服的太阳”,让人想起法国炎热的夏天和罗马神话里的太阳神,而斜躺着的艺术家被褐色葵花籽的意象包围,隐喻着精神和灵魂互相渗透的新的方式。90年代中期,基弗重新引入了他80年代末未曾用过的金字塔主题。《四重整体》(乳胶、丙烯、虫胶、烧黏土和沙于画布)中的金字塔像是一个砖炉四面和顶端似乎冒出柱状烟雾,皲裂的泥土被分割成点状的金字塔。基弗用不同方式和元素来反复探讨同一个引述和主题。通过将文字、材料、物体、有序的策略和具象主题混合在一起,他的重新组合和语境中重复了缓慢演变的组成部分,从而探索了明显不同的主观构成。

2 结语

基弗的综合绘画丰富的表现力,使当今许多综合绘画作品中都有基弗的影子。基弗在国际上的重要性确立了他的地位,他对如何定义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理念和方法做出了持续的贡献,他的哀悼式和纪念碑式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对多种媒介的娴熟应用。材料本身的属性就是它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但材料在绘画作品中的属性是由艺术家赋予的,是在不断地揣摩和实验中逐渐理解和消化。同时对于材料文化的理解则需要对历史、宗教以及各种社会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这样才能具有强大的表现力,才能赋予材料新的生命。

上一篇:浅析当代艺术作品中材料对情绪表达的服从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