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学报

让基层干部减负前行 

来源:材料研究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2

基层,有最坚实的力量、最强大的血脉、最活跃的源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离不开基层视角、基层情怀。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基层干部被反弹回潮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痕迹管理”、花样繁多的督查检查消耗了大量精力。迎不完的检查,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基层干部忙得搞不成调研,办不了实事,甚至回不了家。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为解决好一些困扰基层已久的形式主义顽疾下了一剂猛药,恰似一场及时雨,让基层干部从迎评迎检和材料报表中解放出来。其中定下的一些硬杠杠,出台的一些可操作的、可量化的措施,更是为基层减负量身定做。为基层干部减压,不仅是对他们的有效保护,更有利于基层政府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为基层减负,就要聚焦负担产生的关键环节,向形式主义开刀。基层减负,亟待做减法的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而是错误的工作方法为基层干部造成的负担,症结主要在传达落实工作链条的中间环节。

形式主义屡禁不绝的内在原因

中央多次强调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形式主义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等。之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往往比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更有模糊性和欺骗性,主体责任难分辨,效果难定性,在客观上给监督处理增加了难度。究其根源,是明哲保身、不思进取,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的背离。破除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长期以来广大干部的心声和期盼。

基层工作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标准越来越高,表现为:“留痕主义”。这种要求体现在,各类检查、考核都以做了没有、留痕没有为标准,片面强调以过程为导向,过程考核精细化,对于结果或质量的考核则显得简单粗放,结果使工作落入整理各种材料的窠臼。这是当前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群众工作,如果不用心去做,处处留痕也没用,但对用心工作的干部来说,处处留痕反而成了无谓的负担。频繁检查。督查的本意是为了推进工作、改进作风,但是在大部分地区,督导检查工作逐渐偏离原本方向。检查名目繁多、频率过高,致使基层干部往往是在迎接检查和接受检查两种状态中切换,将大量时间留给了上级督导组,而没有时间分给基层群众。公式化落实。轰轰烈烈走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的流程和场景还在呈现:关于给基层公务员减负的专项督察;关于给基层公务员减负的会议传达;关于给基层公务员减负的学习讨论;关于给基层公务员减负的任务台账;关于给基层公务员减负的验收考核;关于给基层公务员减负的完成汇报;然后,减负成功!这是用形式主义落实减负目标。如果千千万万个党的基层组织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杜绝用形式主义,落实基层减负目标,那么,2019年“基层减负年”的落实成效,就十分值得期待了。

可见,制度机制设计和执行中的缺陷,是形式主义存在的条件和土壤,是形式主义获得所谓“政治正确”庇护伞的有效途径。不铲除这些保护病菌的温床,形式主义的东西就有了改头换面滋生、复发、反弹的基础,甚至有了大行其道的依据,进一步助长了其顽固性。中办印发的《通知》,可谓切中痛点、直指病灶,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回应着广大基层干部的迫切期待。《通知》向基层传达出明确的导向,就是要让基层干部挤出时间、腾出双手,把精力花在服务群众的实事上。

不断完善破除形式主义的工作机制

“减负”就要减少“辛辛苦苦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位列“四风”之首,积弊甚深,顽固复杂,已经成为阻碍政令畅通、严重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专门指示,要求“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要坚决杜绝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用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切忌用形式主义落实减负目标。基层情况复杂多变,难点痛点问题较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基层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终落脚点,更多精力应该是放在保障民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实务上,因此“基层减负”不应仅仅停留在减负的层面,而因以此为契机,让干部腾出手来潜心而学、精心而作、用心而为。

上一篇:编造材料骗补助
下一篇:没有了